活動花絮:【微課講座】從永安漁港到范姜祖堂:獨步全臺的海洋客家文化

941
次閱讀

【知識型0.1學分】穆罕默德的歷史意義與詮釋

講者:姜義溎(新屋庄文史工作室負責人、新屋區社區健康營造協會理事長)

時間:109年10月7日(三) 18:30-20:30

地點:R5706

撰文/攝影:莊國民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於10月7日,誠邀新屋社區健康營造協會理事長兼客家文史工作者姜義溎老師蒞臨元智五館進行演講,為學生講解新屋范姜家族的遷移與發跡史,以及與永安漁港的發展由來與淵源,並說明新屋地區的客家人如何不一般地與海共存的故事。

姜義溎表示,桃園海洋客家的範圍分布,主要以新屋區與觀音區大堀溪、樹林地區,這些區塊的土地早期都屬於新屋范姜家族擁有。范姜家族自清乾隆年間遷移至臺灣新屋開墾,家族在鼎盛時期,從中國原鄉運送建材到臺灣建蓋房屋(祠堂),起了當地居民的一陣騷動,因此將該區域命名為「新起屋」,到日治時代改名「新屋」並沿用至今,可見范姜家族的勢力影響之大。

范姜家族在新屋區歷經二百多年的經營,並留五大老屋,皆為三合院式的多橫屋建築,後來做為祖堂使用,即現今的「范姜祖堂」。姜義溎指出隨著時光的遷移,昔日的樣貌已歷經多次修建,但仍不失客家建築的樸實特色,無論是白灰外牆,卵石牆基的樸實樣式;或是深紅磚材,大器奪目的老屋風格,訴說著它獨有故事。

此外,姜義溎也講解全臺唯一的客家漁港—「永安漁港」與客家移墾的緣由。清乾隆初年,廣東陸豐縣姜姓移民移墾至現今的新屋區永安里,初墾時為了防範原住民侵擾,就在社子溪北緣的黃土坡崁上築屋,後來黃、歐家族也聚集築屋成里,後因漁港獨特的「崁頭」與「崁尾」地勢,而得名「崁頭屋漁港」。後來出於「崁頭」與「砍頭」的諧音關係,方改為永久平安的「永安漁港」。早期居住於此的沿海客家居民「既耕田又耕海」,而他們除了出海捕魚外,還以人力舢舨在沙灘地進行牽罟,這項傳統的捕魚方式迄今仍保留著,也成了新屋海洋客家文化的亮點。

從永安漁港到范姜祖堂1.jpg

從永安漁港到范姜祖堂2.jpg

從永安漁港到范姜祖堂3.jpg

從永安漁港到范姜祖堂4.jpg

從永安漁港到范姜祖堂5.jpg

從永安漁港到范姜祖堂6.jpg

從永安漁港到范姜祖堂7.jpg

從永安漁港到范姜祖堂8.jpg

從永安漁港到范姜祖堂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