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微型課程工作坊】天河講堂經典系列(三):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
19
次閱讀








次閱讀
【知識型 0.1學分】天河講堂經典系列(三):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
講者:吳冠緯(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人員)
時間:2025/10/8(三) 18:30-20:30
地點: 天河書屋
文稿:邱子柔/攝影:舒珮榕
本次講座以共產黨與馬克思主義為核心主題,內容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講者首先分享了自己在德國旅行時的經驗,提到當地有許多以共產主義為主題的可愛裝飾,例如印有鐮刀與鐵鎚圖案的明信片與紀念品。這些生活化的設計,讓人看見德國人面對歷史的開放態度——不以意識形態劃分對錯,而是以文化記憶的方式保存思想,讓共產主義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僅是政治符號。
講座中也介紹了電影《馬克思:時代青年》,帶領大家回顧馬克思與恩格斯相遇的過程,以及他們如何在思想交流中逐漸形成社會革命的理念。講者同時分享了一個趣味細節:馬克思其實是個拖延症患者,經常寫到一半就刪掉重來。這樣的人性面讓這位思想家更顯真實,也讓人理解偉大的理論誕生於不斷掙扎與修正之中。
除了理論層面的探討,講者也延伸到馬克思家庭的故事。他提到馬克思的女兒在電影《馬克思小姐》中展現了投入婦女權益運動的精神,延續了父親對社會正義的關懷。更特別的是,講者利用 Google Maps 帶領大家「實地走訪」德國與馬克思相關的地點,包括馬克思的故居與恩格斯的住所。透過線上導覽,參與者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這些思想家生活過的空間,彷彿親臨其境地在歷史中漫步,而不只是被動地聽講。
最後,講座播放了一部關於馬克思思想貢獻的影片,呈現各國學者對他理論的不同詮釋。整場講座不僅讓同學更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精神,也讓同學體會到思想如何從書頁走入生活,從歷史延伸至現代。透過講者的分享與互動式導覽,讓大家重新認識了馬克思,並看見他思想在今日仍持續發揮的時代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