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微型課程講座】天河講堂經典系列(二):第二性——女人不是天生命定的,而是後天塑造出來的
次閱讀
【知識型 0.1 學分】天河講堂經典系列(二):第二性——女人不是天生命定的,而是後天塑造出來的
講者:糠明珊(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助理教授)
時間:2025/09/24 (三) 18:30-20:30
地點: R70111
撰文:邱子柔
攝影:黃氏貴
在一場以性別議題為核心的講座中,老師從「什麼是性別」談起,逐步引導大家思考齊頭平等與實質平等的差異。透過影片與書籍的分享,講座不僅梳理了性別平等在不同歷史與社會脈絡中的發展,也讓現場聽眾重新審視女性在經濟、社會與政治層面上所面臨的困境。
老師首先介紹電影《女權之聲:無懼年代》,重現了20世紀初英國女性為爭取投票權而奮鬥的歷程。接著提到沙烏地阿拉伯女性首次獲得參政權的突破,以及阿富汗在塔利班重新掌權後,女性被剝奪受教育與工作的權利,無法選擇做自己。這些案例都是為了鋪陳講座的核心書籍——西蒙.波娃的經典著作《第二性》。
在講解《第二性》時,老師以兩卷內容為主軸:第一卷「事實與迷思」,從「天命」、「歷史」、「迷思」等角度切入,揭示女性長久以來被視為次等的社會定位;第二卷「實際經歷」則聚焦於女性的成長、處境、存在的正當性,以及邁向解放的過程。
老師引用書中觀點強調:「假如你是一個人,你永遠不能變成一個男人。因此,女性真真正正是一種族類。」由於女性在社會、經濟與政治上往往被歸類為「次等族類」,女性的首要任務便是自我覺醒,成為自由、自主的個體,而非僅僅依附於男性。
除了經典理論,講座還觸及當代作品,如《後悔當媽媽》。老師以影片輔助,說明當墮胎不合法時,女性甚至可能因此被判處刑罰,進一步指出「母性」其實並非單純的本能,而是社會所建構與期待的角色。生育子女不等於養育子女的責任,母職是一種後天學習。老師借用書的小標:「社會總對女性說,不生小孩將來會後悔,但沒有人告訴妳,生了小孩,或許連後悔都說不出口,因為沒有人會真正幫妳。」
最後,老師點出性別議題中長期存在的雙重標準——「罰娼不罰嫖」,反映社會對女性角色的苛責與對男性責任的忽視。整場講座不僅讓聽眾深入理解《第二性》思想核心,更啟發大家去思考:性別平等,不只是知識上的理解,而是關乎日常選擇、社會制度與文化結構的全面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