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通識講座】超級颱風、全球暖化與海洋

13
次閱讀
【通識講座】超級颱風、全球暖化與海洋
講者:林依依(國立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
時間:2025/5/1(四)10:10-12:00
地點:R60312
撰文/攝影:黃昀萱


這場講座由林依依老師主講,她對颱風研究非常深入,內容結合理論、實例與個人經驗。講者一開始便指出,颱風的生成與增強不單單依賴海面溫度,而是與暖水層厚度密切相關。當暖水層夠厚時,海洋能提供更多能量,使颱風迅速增強,帶來更大的破壞力與降雨量。她提到,近年颱風強度普遍提升,甚至出現輕颱隔天就變成超級颱風的現象,這與海水溫度維持在適合熱帶低氣壓生成的約 25 度有關,也是全球暖化帶來的直接影響。講者同時說明,聖嬰現象會使海水溫度升高,即便沒有形成颱風,也可能因氣壓變化增加降雨量,導致洪災。
講者介紹了颱風分級(Cat1 到 Cat6)及衡量強度的單位 Knots,並舉例多次強烈颱風造成的災害,如超級颱風海燕與中颱莫拉克。她指出,即使颱風強度不高,若外部環境適合,也可能造成巨大災害,例如莫拉克颱風就因海洋暖窩而帶來嚴重破壞,讓大家理解颱風與海洋熱能互動的重要性。
在觀測方法方面,講者分享了衛星觀測與飛機穿越颱風眼的研究計畫,讓大家了解氣象研究背後的努力與危險。她描述自己曾在飛機熄火、以為可能喪生時,幸運被上升氣流救起的經歷,展現氣象研究的挑戰與研究員的勇氣,也提醒大家,這些努力背後的動力來自對科學的熱忱,而非外界的回報。
整體而言,講者強調,全球暖化已經不是未來的議題,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極端天氣與海洋變化已明顯影響自然環境與生活,如果不及早關注並採取行動,未來受影響的將是我們自己。透過理論說明、案例分析與親身經驗分享,這場講座讓參與者對颱風生成、增強機制、觀測方法以及氣候變遷的影響有了完整理解,也啟發每個人思考自身能如何行動,為環境與社會帶來正向改變。
558983710_1261787672628660_4634695248607766482_n.jpg558679567_1261787209295373_148855648304159735_n.jpg557598027_1261787002628727_3256026692531883698_n.jpg557597490_1261786789295415_9035318486122373270_n.jpg557589449_1261787079295386_7241168510819116111_n.jpg557011790_1261786475962113_4522100238882105285_n.jpg556892092_1261786985962062_4241633949944266468_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