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博雅創藝講座】自發的腦 Spontaneous Brain

87
次閱讀

【博雅創藝講座】自發的腦 Spontaneous Brain

講者:  鄭凱元(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教授)

時間:  2023年10月30日(一)10:10-12:00

地點:  R3306

撰文/攝影:何雯意



        鄭凱元教授最近剛寫完了一本專書,內容談論如何連結Georg Northoff教授自發性的腦的神經科學觀點以及中國哲學中莊子對自我的看法,用以重新看待心智哲學中的核心對象:自我(self)與意識(consciousness)。本次活動便是以此為出發點,讓鄭教授努力闡明這個觀點。考量同學對心智哲學基本概念或有缺乏,授課教師已在課程中預先講解相關材料,希望能幫助同學建立基本知識。鄭教授在講學時,仍介紹了「心物問題」(mind-body problem),並藉由同學的對人格同一(self-identity)的提問,完整呈現了當代心智哲學的基本爭議點,讓同學認識了「心腦關係」(mind-body relation)。透過和傅老師的對話,鄭教授藉著回答問題,進而鋪陳了一個更適切的「腦-世界關係」(brain-world relation)。我們期待,這樣的腦¬-世界關係,究竟是如何能在中國哲學的脈絡下理解,礙於時間有限,我們未有機會能夠一窺堂奧。本課程為醫學與人文通識教育課程,過往在課程探討各式病人權利時,判斷死亡的標準是「大腦的活動」,而我們對相關意識的掌握,充其量只能從第三人稱的角度,也就是透過大腦活動來判斷是否仍具有最低意識狀態。這些關於意識和大腦的二手臨床經驗,雖不能直接讓我們認識意識與大腦的本質,但是經由理解各種心理特性(mental feature),是如何可能在大腦-世界關係中來重新理解,進而能從莊子哲學中是如何看待死亡這樣的脈絡中來思考,或許可以讓我們對死亡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人生在世,認識自我是件大事,但究竟如何能確保自己走在對的科學路上,對研究者而言似乎也至關重要。否則,一生的科學努力,其實是建立在一個錯誤的科學與哲學問題上,研究者真正也是只能長吁短嘆,在死前徒留遺憾。

自發的腦1.jpg

自發的腦2.jpg

自發的腦3.jpg

自發的腦4.jpg

自發的腦5.jpg

自發的腦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