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博雅創藝講座】臺灣客家的形塑歷程

162
次閱讀

【博雅創藝講座】臺灣客家的形塑歷程

講者:林正慧(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時間:2023年3月28日(二)10:10-12:00

地點:R2113

撰文/攝影:黃冠鈞

 



客家文化在台灣可謂不可切割的一部分,此次課堂(客家與台灣)演講於3/18 R2113有幸邀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林正慧老師與在場同學以文獻的角度,探討「客家」一詞的名稱關聯,以及與台灣的淵源關聯、文化誕生。

正慧老師在開篇敘述,說明一開始客家之名並非HAKKA。客家名稱由來,在各地區文獻中皆有記載,然而與現今稱呼不同,例如《太平天國起義記》中記載,他們稱這群人為KHEH-KIA,此外派駐汕頭的傳教士則是稱呼KHEN。而追溯至最起初,「客家」源是「他稱」,以《赤溪縣志》記載:「以齊來自異鄉,聲音一致,俱與土音不同,故概以客家視之……」。

至於歷史脈絡層面,林老師便提及日治時期之下混亂的族群分類方法。過去日本曾經對台灣近期七次戶口普查,以戶口普查作為基準,將台灣本島人分成「福建」、「廣東」人,然而其分類方法卻是以使用閩南語者為「福建」,粵話者為「廣東」,其不分青紅皂白的分類方法為日後族群界定造成混亂,而至於後續的問題,便是後話了。

演講中重點敘事以文獻帶動知識為主,過程中不免有艱澀難懂且時代久遠的文本,然而在問卷回饋中便有同學分享,講者本身的口條清晰,而報告非常簡潔易懂,將深澀的主題呈現的十分輕鬆。

臺灣客家的形塑歷程1.jpg

臺灣客家的形塑歷程2.jpg

臺灣客家的形塑歷程3.jpg

臺灣客家的形塑歷程4.jpg

臺灣客家的形塑歷程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