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微型課程參訪】國立故宮博物院深度導覽

993
次閱讀

【參訪型0.2學分】國立故宮博物院深度導覽

帶隊老師:余念一(元智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

時間:2019.11.16(六)10:00-18:00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

撰文/攝影:李金發



本次校外參訪,意在帶領學生深度賞析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之菁華,回溯浩瀚豐富的華夏歷史文化與藝術瑰寶。
深入故宮導覽前,由於故宮的遊客頗多,及其提供參觀的空間大小有限,因此余念一教授將出席活動的24人分成2組(12人/組)進行;一隊由余老師帶領,另一隊則由徐秀梅老師分頭帶領學生深入導覽故宮浩瀚的藝術與文化世界。

首先,余老師和徐老師帶領學生到故宮構造圖前,爲學生拉開深入導覽故宮的序幕,而後二位老師才分頭行動帶學生到其他主題展覽區進行導覽。余老師先帶領學生到「慈悲與智慧——宗教雕像藝術」參觀,從介紹明代的青銅鎏金寶塔到北魏的青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皆從文物的形成及其外部的細節延伸說明到宗教文化與其符號各自所代表的象徵意義,提供了學生一個審美文物的途徑。在導覽青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時,余老師更提及了故宮裡最重要的「楷東堂」,這是故宮特別設立予彭楷棟先生,紀念並感謝他願意將自己珍藏多件的金銅佛像贈予故宮作管理及對外展示。

結束佛教之旅後,余老師和徐老師趁人潮不多的時候,不約而同在人氣且故宮主打的主題之一——「集瓊藻—院藏珍玩精華展」匯合,不過二隊仍各別行動深入導覽。其實不管是「集瓊藻—院藏珍玩精華展」、「摶泥幻化—院藏陶瓷精華展」,抑或「適於心—明代永樂皇帝的瓷器」等深入導覽,余老師和徐老師皆以文物的本身延伸至歷史背景和各方領域的知識。譬如琺瑯器的色彩如何上色,又該如何細細審美不同朝代不同色調和發展的琺瑯器,以及國外的琺瑯器與其之間的不同;譬如從唐代的灰陶加彩仕女俑本身,分析並延伸說明了唐代與現代髮型文化之異,以及談到唐代逐漸走向一種開放式的天朝中心,開始與漢文化外界的牧民文化接觸,造就灰陶加彩仕女俑類似後現代性藝術的誕生;又譬如說明宋代汝窯的瓷器如此珍稀及高貴的原因在於,汝窯瓷器的發展只維持了20年左右,隨即遭到金軍侵略,戰亂的局面導致失去匠人的同時,失傳了製作汝窯瓷器的技術,以及還有許許多國民黨戰退至臺灣時,從北京搬運到臺灣的文物,皆是既寶貴又值得運輸過來的文物,而且還有成千上萬件尚未展示過。

深入導覽之際,余老師和徐老師各別在衆多件文物展示中,爲學生介紹了他們所喜愛的文物,以及故宮選爲國寶級的文物,其中包括汝窯瓷器、畫琺瑯黃地花卉紋鳥木把壺、雕象牙透花人物套球、白瓷嬰兒枕、唐玄宗的禪地祇玉冊等等。另外,余老師和徐老師在深入導覽的過程中,除了延伸說明文物的價值與其故事外,不忘了向學生拋出問題,鼓勵學生從文物本身探出細節來,學生也非常積極踊躍發表意見和他們的發現,從中獲得了學習的成就感,也培養了他們審美的洞察力和探索事物的原動力。

故宮1.jpg故宮2.jpg故宮3.jpg故宮4.jpg故宮5.jpg故宮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