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校外教學活動】認識史蹟—臺北市臺灣新文化運動館線

196
次閱讀

【校外教學活動】認識史蹟—臺北市臺灣新文化運動館線

時間:2022年11月12日(星期六)08:30-13:30

地點:台北市大同區

帶隊教師:傅子耕(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副教授)

撰文/攝影:傅子耕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於111年11月12日,由傅子耕老師帶隊前往臺灣新文化紀念館進行參觀。

劉正湖講解員先介紹該紀念館的前身是台北北警署,後變成大同分局,而門前的柱子是復合柱式的,而墻面的褐色瓷磚則是由北投窯所燒製出來。他也略提以前的台北城門是由石英砂岩製成,最後被拆後拿當成建造監獄的原料,也被百姓拿去當成建家的材料。

接著他開始介紹蔣渭水的生平,他十七歲入學,二十歲考上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台大醫學院前身)。他一生都致力推行社會運動,由於在當時,因為日本在武力方面都強於台灣,因此台灣以武抗日只會落得一敗塗地,因此它採用以文抗日,成立了《台灣民報》,舉辦各種講座來激勵民眾。他亦開辦了大安醫院(今是延平北路的義美食品店)和春風得意茶樓,並且把賺到的錢投入社會運動中。他也常和友人在茶樓裡談論生意和政治問題。此外劉先生也說許多文化也因大稻埕茶樓的興旺而發展起來,例如默劇。

台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的前身是台灣文化學會創作基地,也是由蔣渭水成立的,他後來還成立了台灣民眾黨,由此可見,蔣渭水的出現推動了台灣的社會運動與民族運動。他最後因傷寒症而逝世,享年40歲,有五千人從世界各地趕過來參加他的大眾葬,可見眾人對他的愛戴之心。

此外,由於茶貿的利潤高,因此許多在大稻埕的商家轉做茶樓,其中陳天來的父親從販售茶商培火用的木炭轉賣茶葉,身家暴漲,更是創建了錦記茶行,把茶葉銷往東南亞各地。後來大稻埕從原有的253間茶行沒落到只剩下個位數,讓人找不到起因。在後來才從英國駐台陸的領事日記才知道原因,英國商人慾在茶貿中獲利,一直苦尋紅茶的種植辦法,後再機緣巧合之下發現紅茶是由綠茶再發酵而製成的。為了避免人才外流,當年的法律是不允許製茶師傅外出,當在英商的重賞下,還是有人喬裝打扮成工人,到印度去教人製造紅茶。由於製作成本較低,口味也和台茶沒有差別,因此從那裡出產的紅茶以低價重創台陸的茶貿,導致茶行的沒落。

同學們都聽得津津有味,並且時不時向導覽員進行發問。在最後一小時同學們則是自由活動,各自去參觀感興趣的歷史遺跡。

認識史蹟1.jpg

認識史蹟2.jpg

認識史蹟3.jpg

認識史蹟4.jpg

認識史蹟5.jpg

認識史蹟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