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校外教學活動】在地多元文化課群聯合校外教學-以文吟社擊缽詩會創作之旅

191
次閱讀

【校外教學活動】在地多元文化課群聯合校外教學-以文吟社擊缽詩會創作之旅

時間:2022年10月16日(星期日)09:00-12:00

地點:中壢醫院(吳鴻森故居)

帶隊教師:黃智明(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陳錦昌(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兼任講師)、張泓斌(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專任助理)

撰文/攝影:葉姿妤



  一早學生們就紛紛來到吳鴻森故居集合完畢,看著保留日治到民國遺跡的建築,具有羅馬風格的圓柱矗立在門口,古典的家具,具有客家特色的花布,種種元素融合在一起不免令人暗暗稱奇,除了保留日治時期洋樓建築的特色外,也有著民國初年時古董家具的別緻。泓斌老師集合了學生,並帶領他們在一樓的各個角落進行解說,包括這棟建築的歷史淵源與特色、吳家的家族傳承與故事、以文吟社的組成、詩社的流變等。

 以文吟社擊缽詩會1.jpg

 

以文吟社擊缽詩會2.jpg

 

  導覽結束後,我們回到大堂,黃元雄社長帶領著元智學生與詩社成員對至聖先師孔子行三鞠躬禮,開始了今天的詩會,並且以客家話吟唱詩歌,請錦昌老師抽籤決定今天的詩題——「詠柚」。作詩講究格律、對仗等,依每句的字數分為五言、七言,依句數分作絕句與律詩,此外押韻還有著大學問,我們現代讀詩可能會發覺有些韻腳的韻母並不相同,那為何這樣的詩是有「押韻」的呢?歷朝歷代的「國語」其實在腔調上都有著些許的差異,各地區也有著各自的方言,古代的詩便是套用古韻進行押韻的,因此以現代國語的方式讀難免有些微妙的差異,林洛擷便向各位同學講解了這些學問。在教學時,除了引導他們看長干行的詞意與格律外,又以江南酒令調帶著他們吟唱,以體會詩中韻調的妙處。

 

 以文吟社擊缽詩會3.jpg

 

以文吟社擊缽詩會4.jpg

  經過前面的講解後,我們開始讓同學嘗試用長干行的格律結合平水韻進行詩歌的創作。在過程中,除了林洛擷大略講解做詩的概要,如七言每一句通常可以切為二二三字,另奇鴻老師也熱心地指導同學,適時給予作詩的方向和題材,柚子可以衍生出的感覺或是素材有哪些等,並且讓他們自己練習查閱同義字以套入格律中。

 

 以文吟社擊缽詩會5.jpg

 

以文吟社擊缽詩會6.jpg

  幾位教師品評過後也不免稱讚,雖然參與的學生中沒有中語系的,也都沒有相關經驗,但寫出的作品卻能很好地鋪陳、敘述,多番討論後選出了前三名,並且準備了桃園文化廊道的書作為獎品。在這次的教學活動中,感覺不光是對於以文吟社和前中壢醫院的歷史更加了解,似乎也讓同學們對於傳統文化和人文關懷相關的事物產生了興趣,算是不小的收穫。

 

 以文吟社擊缽詩會7.jpg

以文吟社擊缽詩會8.jpg

 

以文吟社擊缽詩會9.jpg

以文吟社擊缽詩會1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