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博雅創藝講座】只有障礙的環境,沒有障礙的人

241
次閱讀

【博雅創藝講座】只有障礙的環境,沒有障礙的人

講者:蔡抒帆(日本沖繩自立生活協會IRUKA 事務局長)

時間:2022年3月16日(二)10:10-12:00

地點:R1113

撰文/攝影:盧宣伊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於3月16日誠邀沖繩自立生活協會Ikura事務局局長蔡抒帆老師為「社會關懷」課程的同學們帶來一場精彩演講,題為:「只有障礙的環境,沒有障礙的人」,講述她青春時期遭逢變故,一路走來如何面對他人與世界,又如何在跌跌撞撞中找到自己。

障礙是什麼?蔡抒帆老師向同學們展示一張照片,圖中有一個坐輪椅的女生,面前是階梯,她請同學們從圖中找出「障礙」。有人說障礙是樓梯,有人說障礙是環境。從這個話題延伸出去的核心觀念,一是我們應當看見「多數人」與「少數人」之間相互理解與接納的重要性;二是我們與社會對話、思考的能力,會決定我們可以如何發聲與改善那些常常容易被人忘卻的事情。蔡抒帆老師在生活中實踐的,正是這種視野的傳遞,用心看顧她的社會生活圈,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

在日常生活中,她常常面對各種質疑,例如能不能結婚,能不能生育孩子等等。外出時丈夫站在她身邊也常常被看作「有愛心的人」;形成對比的是,街坊鄰居會因為他讓妻子去買菜及倒垃圾而認為他不應該,怎麼可以讓身心障礙者做那麼辛苦的事。

有些反對的聲音來自最親近的人,蔡抒帆老師說她的母親把坐輪椅放得太大,以至於看不見女兒的個人特質,對某些人來說是具備吸引力的。其次,當母親知道她有對象時,頻頻懷疑對方的用意,擔心對方是來騙錢。種種反應都顯示了作為「正常人」的侷限,因為不曾身歷其境,因此擔憂與恐懼阻止了想像——一個人愛另一個人的原因,或許不一定會受身體狀態的影響。

蔡抒帆老師也與大家分享了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也以幾個案例說明環境資源的支持對於這一族群的重要性。當慈善與醫療模式轉換成社會與權利模式,意味著大家注意到短期的幫助是有限的,而讓行動不便的人們在友善的環境中可以自立,可以安心出門,是更重要的事。友善環境,是歡迎他們重回人群之中的橋樑。

蔡抒帆老師是在19歲那年出了一場車禍,因為被卡車輾過,當時五臟六腑都移了位。此刻她活生生地與我們隔空相見,是多麼美好的事。生活的變幻是一瞬間的事,而不一樣的路,原來也可以走得步步生花。

只有障礙的環境1.jpg

只有障礙的環境2.jpg

只有障礙的環境3.jpg

只有障礙的環境4.jpg

只有障礙的環境5.jpg

只有障礙的環境6.jpg

只有障礙的環境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