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通識講座】旁觀自身的痛苦——私電影如何療癒自己與觀眾

532
次閱讀

【知識型0.1學分】旁觀自身的痛苦——私電影如何療癒自己與觀眾

講者:毛致新(導演)

時間:2021年10月13日(三) 18:00-20:00

地點:毛致新(導演)

撰文/攝影:廖宜靜



元智大學通識部誠邀毛致新導演蒞臨元智,以「旁觀自身的痛苦——私電影如何療癒自己與觀眾」為主題,給元智學生講解有關私電影的點點滴滴。

毛導演表示私電影的起點可以由美國的約拿斯·梅卡斯說起,其代表作《追憶立陶宛之旅》在因緣際會下傳到了日本,改寫了日本電影人對紀錄片的認知,因而私電影逐漸為人熟知。私電影也稱個人化電影,在英語中有不同的用語,如film diary,self portrait,eassay documentary等,其特色包括拍攝對象或題材是與自己很親近的人、敘事方式多為第一人稱(旁白或觀點)、影片拍攝過程的思考創作歷程,可能也會呈現在影片裡面,而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些影片雖以個人故事呈現,但也可能會引起更多人的共鳴,是具有影響力的工具。

毛導演播放了他在碩二時期所拍下的私電影作品,影片中呈現了他的日常,從起床開始,把自己一整天的行為、所思所想都記錄在內。導演分享道,這部影片是在他碩班期間感覺迷茫的時候,想要用拍攝影片的方式去釐清自己的狀態,這部影片在多年後仍為他的母校播放作為範例,讓同學從他人自我剖析的私電影中,反思自身,反思影片的影響力。接著,毛導演也播放了幾段典型的私電影內容供同學們了解,不同的拍攝者呈現的內容皆不同,但目的卻是一樣的──藉由這種方式去療傷。

課程的最後,毛導演播放一部非常經典的私電影《再見吧,1999》來結束這次的課程。一般的影片呈現各個人物的生命歷程,講求故事情節的豐富性,而私電影則回歸到個人生活的紀錄,由許多平淡的瞬間組合出真實的人生。私電影的出現,不僅改變了一些電影從業者對電影的認知,也讓觀眾從不同的影片中,看到別人的人生,療癒自己的傷口。

私電影如何療癒自己與觀眾1.jpg

私電影如何療癒自己與觀眾2.jpg

私電影如何療癒自己與觀眾3.jpg

私電影如何療癒自己與觀眾4.jpg

私電影如何療癒自己與觀眾5.jpg

私電影如何療癒自己與觀眾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