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微課講座】疫情過後新世界——談台灣新興傳染病防制的成果與挑戰

489
次閱讀

【知識型0.1學分】疫情過後新世界——談台灣新興傳染病防制的成果與挑戰

講者:陳建仁 (中央研究院院士、前副總統)

時間:109年10月29日(四) 10:00-12:00

地點:R60312

撰文/攝影:李金發/方詩晴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於10月29日,誠邀曾任副總統一職的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陳建仁院士蒞臨元智,幽默風趣地爲元智師生開講新冠肺炎流行當下的臺灣成果與其挑戰。

從2000年起至今年(2020)爲止,臺灣至少面對了四種傳染疾病的挑戰,其中包括SARS(2002-2003)、H5N1禽流感(2005-2008)、H1N1新型流感(2009-2010),以及由去年12月31日逐漸默默擴散於全球的新冠肺炎(2020-)。雖然這四種傳染疾病不論是其變異性、抗藥性,抑或疫情日益猖狂使人人心生惶恐,但臺灣還是守住了自己的人民。臺灣不僅沒被這些流行傳染疾病擊垮,甚至從中獲得防疫經驗,藉此提升了自己國家的醫療體系和技術。例如,由中國廣東傳染開來的SARS開始向外展開魔爪遍佈全球時,臺灣起初在防疫做得頗爲完善,甚至沒有任何傳染病例出現,不過也就因爲如此而鬆懈了防疫的工作,導致臺灣本土短日期間升達346個病例,往後經由一個多月的努力才將疫情控制下來,改善了傳染疾病防治法的缺失。陳建仁院士爲此打趣地說,這就是「你驕傲,你倒霉」的最佳範例。

按陳建仁自身的觀察,從SARS爆發於臺灣的那一刻起,臺灣人民在從SARS流行期間到後來的疫情穩定,產生了種種的前後變化:Suspicion(猜疑)—Sympathy(同情)、Alienation(疏離)—Appreciation(感恩)、Resentment(苛責)—Reflection(反省)、Stigmatization(污名化)—Self-devotion(自我奉獻),爲防疫的心打下了基礎。除了SARS,H1N1也促進了臺灣的防疫工作和意識,以「增加快篩與抗病毒藥物」、「提高預防接種的普及率」、「快速制定防疫動線和流程規劃標準」三要訣爲防疫工作的基礎,在新冠肺炎進入臺灣以前順利擋下,避免了本土傳染病例的提升。

陳建仁表示,在作爲社會一份子的我們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任何個人都是肢體,像是葡萄樹的枝葉,也樣是社會網路的節點,任何肢體受到傷害,其他的肢體也一起受苦;任何節點有所缺失,整個網路也受到動搖,因爲防疫如防災,人人有責,而臺灣和人民從過往的防疫吸取教訓和經驗,成了國家及彼此的防疫英雄。所以,陳建仁希望臺灣在新冠肺炎仍蔓延全球期間,臺灣和人民千萬不要鬆懈防疫的工作,因爲新冠肺炎屬聰明一類的傳染疾病,它的致死率就是因爲不高,才會一直「潛伏」在人們的生活裡,甚至很有可能成爲未來的流行感冒種類之一。

疫情過後新世界1.jpg

疫情過後新世界2.jpg

疫情過後新世界3.jpg

疫情過後新世界4.jpg

疫情過後新世界5.jpg

疫情過後新世界6.jpg

疫情過後新世界7.jpg

疫情過後新世界8.jpg

疫情過後新世界9.jpg

疫情過後新世界1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