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微課講座】以「人民」之名:柴契爾主義之分析

1184
次閱讀

【知識型0.1學分】以「人民」之名:柴契爾主義之分析

講者:楊子政(國立台北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時間:109年5月11日(一) 13:00-15:00

地點:R3104

撰文/攝影:廖宜靜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邀請國立台北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楊子政到校演講,歷時兩小時的課程於R3104教室進行。本次微型課程的主題是《以「人民」之名:柴契爾主義分析》。

  英國歷史上第一位亦是二十世紀連任時間最長的女首相,柴契爾,在任期間推動了不少政策,改變英國一些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其所推動國家發展的理念在後世稱為「柴契爾主義」(Thatcherism)。曾留學英國,對現代史素有研究的楊子政教授,透過講解柴契爾從政經歷與影響,呈現出當時英國的社會面貌。1958年,柴契爾當選為保守黨議員,開始她的從政生涯,而在1979年,工黨政府因不信任動議案通過而被解散並在同年舉行大選,保守黨大獲全勝,柴契爾正式成為第一位英國女首相。

  柴契爾主義的形成源自當時的經濟背景、社會背景,導致了1970年代以來「社會民主主義」共識政治的逐漸崩解。英國當時經濟問題,製造業危機、資本外流、貿易赤字等,加上社會福利需求擴張,造成英國社會陷入停滯狀態。由柴契爾主導的保守黨推出新經濟方案,即新古典自由主義提倡自利,政府成為製造投資環境的角色,提供民眾發揮自身優勢,增加就業機會,推動經濟發展。

  楊子政教授指出,柴契爾主義意識形態主要是「常識」的重新建構,改變社會左、右力量的對比、定義——1980年的現象可見,柴契爾已經把力量往左移動。而柴契爾主義中「常識」的重新建構,包括「社會民主主義」共識政治下的經濟「常識」、工作全是公民權利、政府及社會應對個人的經濟問題負責、企業具有社會服務的責任。

  柴契爾於1979年至1990年蟬聯了三任首相之位,任相期間推動的自由市場機制等政策,對英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深具影響力,她的行事作風也受到兩極化的評價。

柴契爾主義之分析1.jpg

柴契爾主義之分析2.jpg

柴契爾主義之分析3.jpg

柴契爾主義之分析4.jpg

柴契爾主義之分析5.jpg

柴契爾主義之分析6.jpg

柴契爾主義之分析7.jpg

柴契爾主義之分析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