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微型課程講座】大陳過臺灣-隱沒在歷史洪流中的大陳義胞

906
次閱讀

【知識型0.1學分】大陳過臺灣-隱沒在歷史洪流中的大陳義胞

講者:何政哲(國防大學通識中心講師,國立暨南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時間:108年9月25日(三) 18:30-20:30

地點:R5706

撰文/攝影:羅誼玳



由何政哲老師講述大陳義胞和眷村移民的差別,敘述在國民政府遷台的時代背景下,卻產生不同的命運與生存,並和同學們做討論和結論。

1949年國民黨政府帶領大量軍民來到臺灣,他們被分配住在眷村裡,另外在中國浙江省市外的島嶼上,住著一群講台州話的大陳居民,也在1955年撤退來到臺灣,而這兩個族群雖然都是戰後來臺居住的人,命運卻不盡相同,由何政哲老師講述這兩個族群的差別與生活。眷村,是在臺灣的早期社區聚落,桃園更高達約86個,規模普遍大,通常由國民政府分配給空軍與陸軍的眷屬來居住,為了是希望在前線的國軍能夠安心地打戰。大陳義胞同樣是撤退來臺灣,但國民政府卻未提供相對的補助及生活起居,之後政府實施安置作業,大陳義胞被分散到臺灣各地,通常是地理偏遠或海邊附近,移民以高雄人數分布最多,他們雖然身處在偏遠的地方,但他們卻活著屬於自己的生活態度和方式。例如在宜蘭蘇澳的岳明新村,他們與當地居民學會捕魚技巧,讓大陳人受到遠洋海員的訓練,而有些人會隨著跑船來到美國後居住。在50年代,蔣介石總統注意到這一群人,因此拜訪在臺灣各地的大陳人,大陳人也感受蔣總統的關心,他們認為蔣總統是他們最忠貞的子民,甚至在高雄旗津可以看到感念蔣總統的感恩堂。

大陳人和其他族群一樣,都希望他們的文化、歷史傳統等能夠被保留下來,但由於社會環境的變化下,對自己族群的認同感受到質疑和忽視,現在很多臺灣人並不知道有大陳義胞,歷史課本上也沒有記載,讓大陳人的存在只能在少數人的心中留下難以忘懷的美好過去。

72101718_757912587983743_4752320333078331392_n.jpg

71143841_2920965437933271_363705411242557440_n.jpg

71927761_715845988918657_7172900417192329216_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