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微課講座】穆罕默德的歷史意義與詮釋

1536
次閱讀

【知識型0.1學分】穆罕默德的歷史意義與詮釋

講者:王家軒(八旗文化主編 )

時間:109年10月7日(三) 18:30-20:30

地點:天河書屋

撰文/攝影:楊謹丞



本次王家軒主編的分享,從伊斯蘭教的歷史,穆罕默德的生績,一解伊斯蘭教的起源與脈絡,並介紹伊斯蘭教的「五功」、婚姻制度、當地樣貌及風俗等重要有趣的內容,幫助學生打開信仰的眼界,開始了解一神信仰、伊斯蘭教的存在意義和價值。

王家軒主編多年旅居中東,對伊斯蘭文化有相對客觀,詳細的了解。從政治、經濟、倫理、規範等方面一一剖析,結合投影片向聽講學生們分享我們所不知的伊斯蘭面貌。

阿拉伯半島昔日被兩大文明包夾,淪為強權角逐的戰場。暴發戶多,貧富差距極大,傳統價值蕩然無存,並且伊斯蘭教在當中又因不如基督教和猶太教有「經書」而被藐視,其擁有不容易的開始。

麥加過往是政治、商業、宗教中心,也是穆罕默德的出生地。伊斯蘭在麥加獲得最初的支持,成為庇護所。穆罕默德年幼時父母已雙亡,25歲時與大他15歲的哈蒂嘉成婚,40歲目睹從上帝而來的異象,領受《可蘭經》的字句。

關於穆罕默德,相較於我們熟知的其他宗教領袖,他有幾點比較特別之處:它的歷史紀錄非常清楚,但沒有行「神蹟」;是卓越的商人,卻是一位文盲;具備強大的領導力,其實也是一位愛貓人士。有人將穆罕默德與蘇格拉底相襯,發現兩人有多共同之處,因此增添穆罕默德的真實性,也同時染上神秘色彩。

《可蘭經》在伊斯蘭教規範中不應被翻譯。由於神的話語十分直接,語言轉譯的過程中內容會部分失準,因此伊斯蘭教信徒普遍會選擇學習阿拉伯語以了解《可蘭經》最真實的模樣。

嚴禁「偶像崇拜」,包括信仰伊斯蘭教的必經之路就是用口宣告「認主獨一,萬物非主,唯有真主」以此表達對阿拉崇高的尊敬及忠誠。而伊斯蘭教
更講究「和平」,這樣的例子舉凡所有人在清真寺皆為平等、沒有教會組織、傳講信息者「伊瑪目」只是站在前面的人,並非固定職位。

「生活是宗教的一部分」一語詮釋伊斯蘭教徒看待生命及信仰的眼光,信仰與事奉勝過食衣住行等生活,與台灣普遍認知有較大歧異。王家軒主編更分享道:「如果沒辦法學習理解一神信仰的觀點和價值觀,等同於無法走入包括西方的大部分世界。」鼓勵台灣學生能夠走出舒適圈,嘗試對信仰有不一樣的接受和接納。

而眾所關注的「女性議題」,主編也有為我們解答:在穆斯林女性的角度來看,需要出來拋頭露面,賺錢養家的女性,是未被丈夫保護好的女性。由此可見也許只是立場的不同造成誤解,轉換看待事物的角度將能夠帶領我們更了解文化背後的形成。

在這次講座的分享裡,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的文化更靠近學生一步。透過當地拍攝的許多照片及口述分享,王家軒主編以豐富的熱情為我們一展他在中東的所見所聞,和歷史相結合,給學生正確又有趣的資訊。

穆罕默德的歷史意義與詮釋1.jpg

穆罕默德的歷史意義與詮釋2.jpg

穆罕默德的歷史意義與詮釋3.jpg

穆罕默德的歷史意義與詮釋4.jpg

穆罕默德的歷史意義與詮釋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