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微型課程講座】創作中的日治時代的島嶼歷史

593
次閱讀

【知識型0.1學分】創作中的日治時代的島嶼歷史

講者:吳旭曜(插畫家)

時間:108年10月15日(二) 17:30-19:30

地點:R2112

撰文/攝影:李金發



由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主辦的「創作中的日治時代的島嶼歷史」講座於108年10月15日下午,在R2112教室開講官方歷史以外的「野史」。講者透過跑田野的經驗,及透過他的繪畫創作促使聽衆瞭解,歷史經由官方篩選後及再編寫的內容其實與真正史實不符,並且一一介紹各界重要發展的人物與其貢獻價值。

歷史的真實再現究竟是什麼?對吳旭曜而言,現在課本上,不論國高中學生所見所聞的歷史其實存在偏見與謬誤,原因不外乎這些課本所記載的內容都是經由官方篩選後並重編的「真實原貌」,尤其戰後時期,國民黨由中國敗退下來,進入臺灣以後,戰前時期,即日治時期的史實近乎被官方抽取掉,失去了歷史真實的一面。

吳旭曜原本是漫畫家,與東立出版社合作滿約7年後,便跨足至插畫創作,甚至曾任職於一家遊戲公司負責遊戲開發的美術設計。不過久而久之,吳旭曜在遊戲公司發現自己並不是這一份工作,原因在於他的想法難以突破當時正夯三國、武俠等具主流價值的題材,所以開始另尋出路,從而發現自己家中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文化思想層面,即他阿公、阿嬤是少數還在慶祝日本節的臺灣人。因此,吳旭曜開始從身邊的生活景象作爲素材,逐漸走上搜尋有關日治時期的臺灣史料之路,並且以史料作爲他往後畫作的題材與風格。

經過多年跑田野的經驗,吳旭曜分享了自己所碰到的一些荒謬事情,例如他到一所女高中搜尋相關史料時,發現一筆說明日治時期日本轟炸該所高中的資料,但他認爲這是荒謬的,因爲以整個時空發展脈絡的邏輯來看,不難發現在日治之下的臺灣怎麼可能會遭到日本轟炸,那既不是說明日本在轟炸自己的領土嗎?另外,他逐一分享現存的臺語詞彙中,如有「打拼」、「三年一輪,好歹照輪」等詞彙都是在日治時期產生的。

其實在日本殖民臺灣以前,臺灣當時的社會環境其衛生非常糟糕,「打拼」原本意涵即由此產生,即意爲打造家裡的衛生,使用至今則轉化爲「奮鬥」的意涵。在經由明治維新洗禮以後的日本將西方知識帶入臺灣以後,臺灣的衛生情況才開始有了好轉。此外,日治時期也有許多傑出的日本人爲臺灣的社會發展出一份力,造就了各種「臺灣維新」的事蹟。例如:促進臺灣現代化的後藤新平解決了傳染病問題,且促使臺灣能經濟自主、臺灣鐵道之父——長谷川謹介拉短了臺灣整塊土地的移動距離,甚至如今仍沿用他設計好的鐵道、高木友枝則可謂臺灣醫學衛生之父,他不僅主持臺灣的衛生教育,也讓臺灣人的健康情況有了轉機,以及爲臺灣力取建設醫學校的山口秀高,不管是臺灣首位醫學博士杜聰明、臺灣首位受正統醫學教育的女醫師蔡阿信、踏入日治時期美術最高殿堂的西洋畫師陳澄波,抑或同樣踏入日治時期美術最高殿堂的黃土水等等,都是日治時期培養出來的傑出臺灣人才。

基於上述提到的臺灣日治時期的偉人們,他們種種的貢獻便說明了日治時期對發展至今的臺灣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吳旭曜認爲官方必須以客觀史實的角度正視他們並納入課本作討論,而不是一味避開不談日治時代,甚或污名化日治時代而無視這些偉人與其貢獻的價值。

遊戲1.jpg遊戲2.jpg遊戲3.jpg